分类施策“全面管”。依据现有学生学籍,完善家校社“三位一体”儿童网络管理机制,收集核准全市12426名适龄留守儿童家庭基本现状、监护人情况等信息,分类整理,建立儿童成长档案,在学籍管理信息系统中进行标识,每学期核实更新1次。
多方联动“分批帮”。全市教师采取“1对1、N对1”的结对帮扶形式,对学习困难、性格孤僻、有心理障碍和行为偏激等儿童分批次进行心理疏导。开展党员教师“走基层”“万名教师进万家”活动,截至目前,已累计开展活动1500余次。持续实施“爱心助学”“春蕾计划”等助学项目,保障适龄留守儿童100%接受义务教育。
丰富载体“重点防”。加强公安、消防、卫健等部门联动,常态化开展每月1次应急演练。配足配齐心理健康专兼职教师,对有心理问题的儿童开展“1对1”心理疏导。开展“法治宣讲第一课”、“三月法治宣传月”等活动,累计覆盖全市学生15万余人次。
亲情关怀“不掉线”。完善“教育部门-学校-家长-儿童”联系卡制度,及时与家长沟通儿童在校信息。每学期至少开展1次留守儿童家长会,集中宣传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政策,指导家长树立正确育人观念,重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。拓展沟通渠道,搭好“亲情热线、亲情视频聊天”等沟通桥梁,持续引导家长自觉做到“五个一”(每周与孩子通话1次、每月寄1份学习生活用品、每期参加亲子活动1次、每年暑假接孩子到务工地团聚1次,每年春节回家团聚1次”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