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学质量“加法”提质。以教研促教学、以教学提质量为目标,开展8所以城带乡学校帮扶工程,在师资力量、资源共享、学科教研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。启动以七一中学为核心的3所中学集团化办学改革,纵向彰显品牌引领,横向凸显联盟办学特色,实现县域内学校集群共进。多维度推进教育人才培养提升,通过“三名工程”“骨干教师领航工程”构建梯次型、纵深化的人才培养体系。培养骨干教师23名,成立县级名师工作室20个,覆盖学科9门。
作业设计“减法”增效。实现作业多元化转型,持续推进学科作业多元设计题库,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丰富的作业资源库,落实分层作业、弹性作业、个性化作业、实践性作业等8个层面的作业布置,实现作业减量增效。制定学生能力提升方案22套,加强对学生养成教育、素质教育、品德教育等五个方面的综合素质培养。利用暑假,18所学校落实家庭劳动实践,开展种植蔬菜、饲养家禽、浇灌石斛等10余类劳动活动。
课后服务“乘法”扩能。学校充分利用校内资源,挖掘本土文化,开设丰富多彩的文体、艺术、阅读、劳动等课程,创建特色社团105个。打造“校校有品牌”“一校一特色”,希望小学的火绘艺术、新棉小学的民族刺绣、美罗小学的茶艺、七一中学的书法等30余个课后服务项目都具有特色代表性。部分学校还引入有资质有特色的校外资源,邀请厨师、跆拳道教练、藏彝文化传承人进校为1900余名学生授课,建设内容丰富、课程多元的“5+2”服务模式。
校外培训“除法”降温。着力抓学科类培训机构数量压减,由4所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到1所,压减率75%,积极构建起多层次审核、多渠道检查、多方位监督的管理机制。着力治理违规培训,不间断开展“大排查”“回头看”,开展暑假期间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10余次,组织召开石棉县校外培训机构暑期专项治理协调会2场,联合县经科局、县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开展专项整治行动5次,出动10余人次,下发整改通知2条,进一步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行为。